为切实推进202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进一步浓厚学院学术科研氛围,有效提高申报质量,11月7日上午,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在“尚+”主楼310会议室组织召开202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启动会。会议特邀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潘鹏举教授、浙江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马慧教授两位专家作专题辅导报告。校科技处处长俞峰,纺织学院(丝绸学院)院长于斌、副院长吕汪洋、学术副院长朱斐超、宋凯利,科技处基金项目主管周艺艺,有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教师7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果冻传媒
副院长吕汪洋主持。

首先,俞峰处长介绍了近年来纺织学院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与立项方面取得的进展与总体情况,并强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衡量学校科研实力与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尺,以及对于教师成长发展和学术生涯的关键意义。俞峰处长表示,科技处将与学院紧密协同,从申报辅导、形式审查、内容打磨到最终提交,为申报教师提供全流程、精细化的指导与服务,全力支撑申报工作。

于斌院长强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量和资助水平,是衡量学科建设成效、科研创新能力与基础研究实力的重要关键指标;同时强调对于教师而言,成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学术道路上的重要“敲门砖”。他表示学院将努力把基金申报工作落到实处,并鼓励申报教师,在选题上要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精心撰写申报书,并积极主动与领域内专家沟通交流,反复打磨,不断提升申报材料质量。

潘鹏举教授作题为《关于基础研究类科研项目撰写的心得体会》辅导报告。他围绕项目选题,深入阐述了坚持“问题导向”和遵循“四个面向”的重要性,强调选择一个合适的课题是成功的第一步。他针对基金申请书的撰写,分享了深度思考,提出应注重“大背景、高站位、小切口”,且切口需“切得准、切得深、切得狠”,确保研究立意高远而又聚焦精准。

马慧教授作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经验分享》辅导报告。她系统梳理了基金申请的全流程关键要点,包括赛道选择、选题立意、题目凝练、摘要撰写、立项依据、研究内容与目标、以及关键科学问题提炼等。她同时结合自身申报成功经验,总结强调要深入学习和借鉴优秀范本的成功标准,着力提升申请书的可读性与逻辑性,务必“早准备、多修改、重格式”,积极提高申请书质量。

会上,参会教师和专家进行了相互交流。专家传授的宝贵实战经验与独到见解,使参会教师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本次启动会的成功举办,为后续申报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学院将持续组织系列辅导活动,助力教师提升申请书质量和竞争力。